2005年3月26日星期六

浮动的盛宴


                     

缘起

根本上说,我并不相信网络,嗯,也许不是网络技术,而是网络的虚拟生活。也许太了解它是怎么样运行,怎么样无逻辑地把信息分为块打成包,怎么样加密解密, 在每一条线路上跑得和光一样快。没有人知道,我们的信,我们的话语,我们的思想会从哪一条线路上经过,有多少不怀好意的窥视者,正在等待这些脉冲、光波给 他们带去的东西。网络意味着什么?qq/msn?不,我不喜欢他们,我痛恨那种上线,任意找个陌生人开始聊一番所谓人生,没人知道网线的另一端是条狗还是 一只猪,我偏执地认为,没有一个有丰富心灵的人会在那里浪费生命;新闻网站?那个和每天买份参考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技术论坛?是的,我不得不经常地从他 们的地址上经过,但这不过是我口袋里的工具。是的,我并不敢相信网络生活,不敢相信网上的陌生人。我喜欢真实,喜欢真实的看到,听到,感受到。

然而,有一样东西令我长久地沉醉其中,那个玩意叫做telnet bbs。也许,网络上也存在某种可以超越真实的东西。



第一次登陆bbs,还是在暑假听新东方的G,住在兄弟的寝室里,上复旦的日月光华。telnet和ssh本不陌生,不过常常把它当作一种教科书上连接协 议,或者黑客的钥匙。但是BBS的彻底颠覆了我这个想法。当时似乎还没有html的形式,但这种黑屏白字是真正我喜爱的,甚至可以让人回忆起当年的荒野时 代中的dos,basic和拨号上网。
而真正上缥缈,已经是大三了,9月1号,正好是开学的第一天。那段时间对BBS的热情很高,陆陆续续地在糊涂,水木,百合等等全国各个高校的BBS上都注册了帐号,基着坐不改姓,行不改名的原则,统统是purefire搞定。于是开始了一段各处游荡的生涯。

那个时候,是BBS的黄金时代。
那个时候,糊涂正繁荣着,三角地从网下搬到了网上,人们在那里聚会;那个时候,水木以他的技术版面和无数大牛,吸引了无数技术主义者前来朝圣;那个时候,小百合盛开如朝霞那么鲜艳。

那个时候缥缈还不如现在那么热闹,机器也没有现在那么好,传说中的66刚刚消失,在为同伴默哀的同时,88也正开始了他的辉煌。
在缥缈上的第一个版当然是自己的系版,那个时候99级的师兄师姐们还是占了大部分。第二版记得是LinuxApp。那个时候刚刚受过伟大的 Stallman的Free Software圣教的洗礼,虽然还没做出什么像样的东西出来,不过对GNU计划是无条件地支持,于是有了GNUer这个昵称。
刚开始的日子里,基本上是LinuxApp上灌,自己也没装过几个系统,却天天在那里帮别人的忙。不过帮忙的好处是自己也长了知识。当然也问些傻傻的问 题,也在上面为了GNU/Linux和M$ Windows也常常吵得不可开交,后来又在这个上面知道了几个Linux的社区,后来也在linuxDev潜过一段的水。



然而真正地开始融入88,那是从poem开始的。高中的时候很喜欢自己写写划划,到了大学,前两年倒忘记自己干了什么,自己所谓的"诗囊"也积了厚厚的一 层灰。来到poem,激发的不仅仅是很久之前的回忆。那个时候的版大是arlk和TIMEFLY,arlk给我留下的印象不深,也许是因为版主不好轻易地 发表自己的言论吧。TIMEFLY却是在版聚上见过了,很阳光的一个gg,呵呵;lightyear也是那个时候认识的,现在他正和我一样,在科大流浪; ThePluto,scale,DJ,还有stellayu大姐。其实我知道自己的诗的弱点,写得不够丰富,稍稍太偏向哲思,几篇拙作居然也能被标为m, 这对我的有相当的鼓励。于是,poem成了我喜欢的一个版。
然后是哲学和历史。其实哲学版的深度稍稍不如后来的reading,但是在这里讨论也很有意思,因为可以直面生命最本质的问题,可以讨论我们曾反复地问自 己的那些问题,可以自由自在地发表自己的理解,还有,这里的讨论会稍稍远离现实而靠近思辩本身。在这个版上,版大arthury的无为而治恰恰是保持这个 版活力,甚至一种神秘感的原因把。
历史则是一个嗜书者必然的消费品,而且这个不乏逗人的文章——历史并非一本正经,它还会幽默,阴险,残忍,甚至荒诞。所以很喜欢吃饭的时候抱着饭碗上版面找篇有意思的读读,呵呵。与之有点类似的是三国版,不过三国版上还有好玩的游戏,呵呵。
另外一个消费品则是科幻版了,当然,这个版原创很少,但是热心的版大rollin,还有网友总是能搜出些好的文章转载过来,对于一个科幻迷来说,这的确是一种福音了。
说到Reading,很奇怪的是,在几个bbs上,我都觉得Reading/book这种版是最有深度的,讨论的论题很广且有深度,大抵是一种读书人自然 而然的大视野吧,版主牧之是我佩服的人,在浙大搞个博士双周论坛的确是不容易的事儿,况且他本人是一个工科生。老罗则是老乡了,认识居然还是最近在 yymm上的,中文系的才子啊,呵呵。reading现在很热闹活跃而富有思想,和他们和vanyun是分不开的



毕业的时候是系版灌水最疯狂的时候吧,在版上到处是00的帖子,好像流星在坠落之前还要放出最耀眼的光芒。往往是小萤,老大,scorp,dd, BRgray,Gaining,大家一起哈哈哈,其实我对灌水并不在行,不过喜欢这样的气氛。在朋友中间醉生梦死,永远是一种令人羡慕的事业。然而上天总 是竭力证明这种事业是终不可及的。要离开是终究要离开,无论那么怀念。
lyy也几乎是在那个时候找到我的——离开之后在家里的我,开始在3区找人辩论以摆脱断乳期,在踏过数个的版面之后,lyy以一个奇怪的姿势闯入我的生活:敲敲门,问一句,来做编辑ok?然后为我打开更加深入88的部分。
我自认为决不是一个做版主的料,我其实喜欢自由自在,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发表评论,反对,赞成,攻击和防守,而版主不得不担负一些责任,不得不更多地专注 于自己的板块,不得不为自己版面的繁荣而努力,而这并非我喜欢做的,在bbs上我更喜欢博大而不是专注。而编辑似乎没有这么多的限制,要做的工作是那些把 网友们优秀的文字集合起来,这需要一种欣赏和感受力多于一种人际敏感,专注于价值评判多于宣传功用。于是百般无聊中的我一口答应之,负起三区几个版面的工 作来,于是又有几个版面进入我的收藏。
最颠覆力的具是Alt,那几个月eyof还在,版面上热闹得像出笼的肉包子又扔进油锅滋啦滋啦地炸——也许这个比喻还不够alt化,总之一开始我并不适应 那种风格,但是那是一种直接,锐利的力量,最重要的是,也许其实我这个人从心底里喜欢冒险,体验,奇特,干架之类的^^这的确是个有缥缈特色的版面,一群 工科理科的xdjm们在这里的写着绝妙的文字,用最基本的体验方式,用最出色独特的笔调,写自己,写别人,写一起喜欢的东西,说一切自己愿意说的话,把礼 貌形式什么的统统扔在一边,即使吵架(其实我也因为一篇文章,进行过一场辩论,虽无结论,倒也算认识了几个朋友)也不致于太伤了和气,那么,我可以说,世 界上没有比这更好的版面了。
LITPiazza则是一个相当沉静的地方了,jwj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现在应该考上文艺的研了吧。居然能凭着poem版聚的照片在基督教史的课上认得我,着实让我大吃一惊了。而Lit的版面则往往是一个时期的几个版精华了,颇有悠然见南山的味道。
童话版是最有趣的版面,大家把自己打扮成小兔子小熊那样,然后美美满满地生活在一起,然后把自己的家称为"巴巴桶",呵呵,想象一下就觉得温暖如春了。
随笔,原创,这些版面则是写手们的战场——我并不擅长于编故事,所以,对于这些文学家们的构思是相当佩服的。
两个classic则不是我的范围了,不过我其实喜欢古诗文甚于现代,真正达到古诗文的味道,那是一种古朴恒久的感觉。到现在为止,我还是喜欢用古文来写些朋友间的聚会,出游什么的。
陆陆续续地,收藏里还有安逸的food,trip,还有激烈的军事,还有人生隽语,也为那只小猫小狗上过pet。技术版面也是时断时续地看着。



我承认,其实很多88的版面都是有一定门槛的,其实系版也一样,一般就是在校的同学一起聊聊,传递一下信息。像技术版面就是要一定的知识背景,而三区则需 要功底和鉴赏力,休闲的,至少要有兴趣吧。所谓道不合不相为谋,不过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其实我并不喜欢太乱糟糟的,一群人以私生活把持话语权的版面,当然 除了像系版这样的;而特定的版面总是要有自己的特色,至少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在版上发表,至少可以原创自己的文字——原创在我总是一种骄傲。这都是我选择版 面的想法吧。
bbs在一个人的生活中究竟可以占多大的比例?这完全取决于他的兴趣,他的知识,他对朋友的理解。如果已经在追求幸福上达成一致,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如 何的生活才是丰富多彩的?怎样的生活才让我们成为一个人而不至于混迹于猪狗之流?怎样的生活才让我们保持某种道义和良知,或者至少保持一些独特的姿态?怎 样的生活使我们免受孤独和无聊的侵袭?怎么样的生活,可以让我们的生命坚强而不乏梦想?
也许BBS就是一个梦想,一个美丽的咒语,一个自由的完美的社会组织的缩影,它几乎符合我对世界的所有梦想:free,friendship, wisdom,simple in frame & complex in content,platform to communicate deep, and then,happieness.
在88上的很多朋友就是这样来的,除了同学,有富有逻辑辩论之后的辩友,有同样爱好的诗友文友,有一些版面上的熟人,有编辑部;还有些来请教问题的,其实我很汗颜,只好尽力而为,幸好还不至于太令人失望:)
网络唯一的真正的缺陷,在于他是虚幻的;BBS某种程度上弥补这种缺陷——尽管现在的好友名单里,真正见过面的不多,至少我明白,用一些文字,用一些版 面,那些人儿证明了他们喜欢那些故事,喜欢一些主题,喜欢一种人生,这点无比坚实。虽然,也许并没有什么,比得上一个真实的拥抱。



寂寞的lyy似乎受到了上天之宠爱,使之在大难之前就可以逃离。而当时我是有点忿忿不平的,毕竟一个ID怎么可以说消失就消失了,况且是一个主编呢。然而随后的事情则完全淹没了这一切,城堡关上了门,而花儿落在泥土之上,它坚强得连影子也不肯留下。
这些事情都一件一件,按着命运的指使,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而时间是他们的帮凶。
poem的arlk走了,TIMEFLY也走了,现在快狗也即将离开,而门外的伙伴们用信和转贴顽强地证明存在的可能性;alt的eyof,Poker离 开,alt已经不是从前的alt了;老罗在牧之的劝说下还会留一段日子,希望reading的好氛围不致变成过去。系版上00的人儿也已沉默在后来人的欢 笑之中,小萤还偶尔喧一下,老大五月就要走了——每个版面上的人,都来来往往,而我只能看着,看着,猜度下一个阴谋是什么,下一个牺牲品,是不是身处达摩 克利斯的剑之下的我,是不是我心爱的缥缈。
我曾经在离开浙大的时候对朋友们说,不要怕,我们还有网络,还有88,我相信这些能维系我们四年间所建立的一切友谊,我相信现在的网络已经发展到这种程 度,世界小得和一个村子一样。然而,也许我错了,技术,永远敌不过人。我曾经以为无所不能的谋略,离开了一定的资源,也不过是空想。
但是我还是相信着——也许我已经太乐观主义化了,也许正是理想主义把我和人群中分离开来。我还是相信着,相信一切都可以变好,后退可以变成前进的力量,破坏可以更多地凝聚思想。我还是相信,我们这一切,都还会另一种方式,表达成欢乐的偈语。
写下文字,为缥缈祝福;或者,如果一切不可避免,把一段时间的生活打成包裹,作为再起步的凭证。

"若你在年轻时上过缥缈,
它会一生跟随着你,
如一场浮动的盛宴。" 

2005年3月13日星期日

中科大见闻录(未完成)


概述                        

这是怎样的一个高等学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它自己的主页上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以科技为背景的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 全国重点大学",事实上,科大总体上说仍是一个重理的学校,研究性比较强,工科应用比较弱一些,人文几乎就是靠几个科技史科技传播和经济之类的撑着。科学 院和科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是这些关系似乎逐渐在变弱中。
"它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为适应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以及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国家急需的尖端科技人才,由中国科学院于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 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郭老怎么样我们就不去评述了,不过他给科大留下的"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和那首什么红旗的校歌实在有辱他大文豪 的名声了。
1970年是科大的一个转折点,那一年,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1978年以后,学校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 施了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和前瞻意识的教育改革和开放新举措,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学校在七五、八五期间一直得到国家的重点建设,很快发展成为国家高质量人 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邓小平同志曾称赞‘科技大学办得较好,年轻人才较多'"邓小平是在夸科大,不过怎么就听着这么变扭。
整体不大,有8个学院、23个系和少年班,"学校有教职工3500多人,其中教师1100人,专职研究人员330人。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5 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3人","在校生13816人,其中博士生1759人,硕士生4557人,本科生7500人",研究生加起来和本科生基本持平。这 么点人分布在四个校区,东校区主校区,西信息学院,北近代物理成教,南人文,商学院,和我们这些从西校区赶过来的(555~),在苏州有个研究生分部,北 京有个管理学院,分散的结果是到了不管天黑天白,东校还好,其他几个人走动都少,寂寞得很,和浙大的繁荣景象不可同语。
学术上和中科院搞了很多实验室,"已建成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拥有选键化学、结构分析、结构生物 学、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量子信息5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热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个好处是可以拉点人气,开运动会的时候火灾实验室过 来和我们比跑步,估计我们是跑不过他们的^___^
"校园总面积1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拥有资产总值约6亿元的先进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图书馆藏书162万册,已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校园计算 机网络,初步建成理化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工程和材料科学4个设备优良、管理先进、开放使用的科研、教学公共实验中心。"其实苏州那一块一投就是4 个亿,不过科大总体风格是,"不穷教育,就苦孩子":)在写道教育与后勤的时候再说吧。
科大(USTC)号称"US transport Center",的确有一种出国的氛围,甚至有一种出国情结,这和整个合肥的环境,整个科大的历史现状是分不开的。社团不少,bbs有瀚海,规模不大,也有科大自己的风格,在文化一节里写。
来到科大半年,参加了一些杂七杂八的活动,打了几分工,交了一些朋友,也和几位老师有些深入的交流,不敢说有多么深刻的理解,只是从几个方面来看看科大,并试图把浙大和科大做做比较,以此来找到一些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脉络。娱人娱己,排遣寂寞而已。

校园环境

                                     
一个典型重点大学的非典型环境
相对合肥市区,科大东西区还是一个挺漂亮挺整洁的地方。
与众多重点高校不同,科大并没有毛泽东像——据说是因为科大没有建筑系,索性不搞了,怕塌下来砸人,呵呵。不过门口老江的题词还似乎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味道,而这还是刻在一面像红旗,又像"1"字的大理石上,寓意明显,虽然很丑:)。
没有毛主席像,还是有些别人的像。学校创建者郭老是乐呵呵地站在广场上的,和浙大的竺可桢差不多;华罗庚在鸟语花香的草坪中,而严济慈则坐在西区的图书馆 前;还有杨振宁,这位老兄在激进的科大学生眼里那就是吃里扒外的象征,名声狼藉,在bbs上把他换成邓稼先的呼声也一直没断过,当然,他的像的确比较惨, 在教学楼前风吹雨淋地看着大门。
东区的校园比玉泉应该小些,前部分是教学区,后面是教师生活区——看上去不甚理想。刚刚改了校门,进了校门就是行政楼。所有的楼房都比较旧,而教一刚刚装修过,里面颇为现代,有一点比较先进和文明的是,女厕所比男厕所多一个!
一教的后面是池塘,很有味道,一到夏天,满池荷叶,粉色的花朵从中探出头来,颇为诱人。一座小桥跨断了左右湖,简直就算是科大的后花园了。一教的前面则是 郭老所在的广场,前后有草坪。隐身于草丛中的是科大的一个艺术展览中心,小房子,很有平易近人的姿态。这里展出的一般不是那些大名家的作品,但是艺术更多 的是一种体验,于是它成为我最喜爱的地方之一,香格里拉的风景,后现代的材料,学生的涂抹,艺者的浓墨,都一一展现——有时不到一个月便有新的展览,比春 花秋月更加丰富。
再前面就是图书馆了,图书馆各个校区都有,以西区的最大,主要是工科的;而东区则以理科为主,规模较小。当然整个科大的藏书量——至少学生可以借到的,远 远不能与浙大相比。藏书阁也相当奇特,楼梯是航船上的样式,让人怀疑它是否足够结实。图书馆里还有一个网络安全研究室,据说还是全国重点的,呵呵。
东区的中心部分是70年代科大搬迁至此的见证者,这原来是安徽某个师范的楼,还有木板楼梯来说明它的古老。现在科大的商学院以及一个中科院的一个重点实验 室在这里落户。商学院属于科大财大气粗的主,MBA/MPA已经使它成为学校里最有钱的院了,于是一座新楼已经开建,这座楼估计也快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了。 莫名其妙的是,MBA/MPA在南区有一座不错的楼。
最漂亮的是礼堂,和玉泉的邵义夫类似。而最高的则是物理楼了,相当不错,也印证了科大物理的强势;另外一个强的是化学院——是的,不是系,是院,人数很多,这当然和校长是搞物化的有关,不过化学楼不咋的,还不如教八,和西溪的差不多,除了那个硫酸湖。
电信计算机的楼在西区,很大的两座,以前里面的厕所比民工用的还差。不过自从在面试的时候被骂个狗血喷头之后,开学的时候就变戏法一样变成了超一流的了。最奇怪的是近代物理的楼在成人教学为主的北区;而其他一些楼也整齐地排列在校区的东边。
另外一个既高又现代化的是食堂,当然上面还有什么学生活动中心——东区似乎用处还不大,西区则常常有各种活动,讲演,招聘。食堂一言难尽,放在学生生活那块去吧。
附中、附小在体育场的旁边,小孩子们吵吵闹闹还真让学校里热腾了不少。教学区和教师住宅区用一条甬道格开。
学生住的楼则多在西边,而西区则在东边多些,当然作为一个新的校区,西区的学生楼也相对新;无论怎么样,我再也发现比西溪18,19更好的学生宿舍了。总体上,科大的学生楼除了有时断时开的暖气,条件是相当不如人意的。
科大的医院比玉泉的大些,楼挺新,当然它没有附属医院了。
东区相对老,而西区也新不到哪里去。西区前部的小河,草坪,凉亭颇为摄影爱好者所喜爱,其他嘛乏善可陈,校区也不大,校区外原来相当荒凉,门前的水泥路是 2000年的时候才修好的——原来泥泞得可以种水稻;以至于西区的同学们到东区去(其实也就1,2千米)称作"进城"。安大之类的学校在周围有不少,于是 这条路上的餐饮就非常发达了,也很便宜,在关于合肥饮食我已经详细阐述了。
还有一个更加乡下的地方就是南区,距东区也有2k米,科大买了一个什么学校的,呵呵,是买,不是合并。看中的是一个体育场和一座楼,然后几个学院就过来 了。结果那个体育场多年不弄,几乎成了牧场。而游泳池从来也不用维护,反正天降水满慢了,当然也就没有人敢去游。奇怪的是还弄了一个科大招待所在这里,磨 好了刀狠狠地看向了MBA们。
科大是一个高新技术聚集的地方,总也要表现一下。最近人的是声光开关,楼里的灯有人经过的时候就会亮,过去了就灭了,据说和比尔盖茨的家一样,呵呵,环 保。还有一个无线网络区域,在郭老的广场上,迅驰们总算可以有用武之地了,也不辜负了科大那个网络研究室。其他表现的地方就不多了,几个校内的工厂出版社 很土气。
校外乱糟糟的,合肥的管理者们似乎憋着劲儿要体现一个乱字,什么半夜三更施工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放的烟火,还有半夜近来绑架的,给平淡的学校生活添了很多亮丽的色彩。